更新時間:2025-03-25 11:55:17點擊:來源:網絡綜合整理
近日,多位宜萊福公司前代理商實名爆料,一樁精心布局的“國際騙局”浮出水面,大量代理商血本無歸,深陷經濟與精神的雙重困境。此次事件不僅撕開了非法傳銷鮮為人知的黑幕,更將跨國企業違法經營及無牌“傳銷“等問題,赤裸裸地擺在公眾面前,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。
虛假“國際巨頭”夢碎,一夜之間人去樓空
三年前,宜萊福在上海設立的亞太中心,憑借高端奢華的辦公環境、極具煽動性的“全球戰略布局”PPT,以及滿墻看似輝煌的各國代理商慶功合影,成功吸引了大批懷揣創業夢想的人士。其金碧輝煌的玻璃幕墻背后,是無數人對美好事業前景的憧憬,眾人皆以為找到了可靠的發展平臺。
但在2025年1月,這一切美好瞬間化為泡影。宜萊福位于馬來西亞的亞太總部一夜之間大門緊鎖,辦公設備被清空,就連前臺裝飾的綠植都被連夜搬走。當員工與代理商們試圖聯系美國總部維權時,公司老板Kate Wang先是用“系統升級”的借口拖延敷衍,隨后竟直接拉黑討薪員工的聯系方式。寫字樓業主手持法院傳票,透露宜萊福甚至連基本的水電費都未結清;員工數月工資被拖欠,市場團隊的獎金更是毫無蹤影。
進一步調查發現,早在四年前,美國股東就已對Kate Wang提起訴訟,指控其挪用資金、架空股東。而如今,Kate Wang持美國護照迅速逃回美國,將亞太地區眾多受害者置于絕望深淵。一位年輕員工哭訴,自己借貸的學費返款毫無著落;代理商們更是面臨著傾家蕩產的巨額損失。
賬號一夜清零,代理商維權無門
2025年1月15日凌晨,一場更大的災難降臨到代理商頭上。宜萊福平臺上,眾多代理商的后臺賬號突然出現紅色警示,隨后在毫無通知的情況下,所有賬號集體消失。多年來他們為開拓市場墊付的會員獎金、自掏腰包發放的團隊補貼,以及倉庫中積壓的大量貨品,都隨著賬號的消失而變得毫無保障。
一位90后單親媽媽,此前為全身心投入宜萊福業務,辭去了教師工作,如今卻因孩子學費沒有著落而焦急萬分;還有跟隨代理商多年的團隊成員,在賬號被封后精神崩潰。面對代理商們“血汗錢能否拿回”的聲聲追問,回應他們的只有冰冷的“404錯誤”登錄界面。
權威認定違法,揭秘五步收割鏈
經權威媒體調查核實,宜萊福在中國境內非法經營、傳銷,已構成跨境商業欺詐,他們從未獲得過直銷或跨境電商的任何資質,完全是通過非法運營和偷渡手段來獲取市場份額。其具體作案手法通過跨國受害者聯盟的深入調查逐漸清晰,呈現出一條令人震驚的“五步收割鏈”:
1. 吸血基層:宜萊福利用員工身份證注冊空殼公司,將經營過程中的工資、租金等風險全部轉嫁給底層員工,使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背負債務風險。
2. 造勢圈錢:公司豪擲重金租賃頂級寫字樓,邀請諾獎得主科學家為其所謂的“脂質體技術”站臺,通過這些虛假概念大肆鼓吹,騙取大眾信任,吸引更多人投資入局。
3. 瘋狂收割:以“首批代理商紅利”為誘餌,誘導代理商墊付資金開拓市場,并許下額外分紅的空頭承諾,直至將市場資金榨取殆盡。
4. 毀滅證據:在市場成熟、資金吸飽后,宜萊福果斷按下“刪庫鍵”,清空服務器數據,銷毀一切經營證據,讓代理商們維權無門。
5. 跨國脫罪:核心團隊成員手持外國護照,迅速撤離,利用跨國司法的復雜程序與壁壘逃避法律制裁。行政員工甚至因身份證被注冊為空殼公司法人,背負欠稅記錄,連信用卡申請都困難重重。
此外,Kate Wang涉及的跨國資金轉移案也得到確認,案件編號為619411/2021 ,進一步坐實了其違法行徑。
受害者聯合發聲,呼吁強化監管
面對如此惡劣的欺詐行為,受害者們并未選擇沉默。他們聯合來自7個國家的受害者,共同揭露宜萊福的種種騙局。同時發現,Kate Wang仍試圖在中國以“宜萊福”的名義故技重施。受害者們強烈呼吁社會大眾,要學會辨別真偽,認清真正跨國企業應具備的實體倉庫、規范公司架構以及本地納稅記錄等關鍵要素;捂緊自己的錢袋子,對一切要求墊資囤貨的項目保持高度警惕;看穿用基層員工當法人、老板持外國護照的平臺背后隱藏的法律陷阱。
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,資本的違法操作愈發隱蔽,而普通民眾的維權之路卻布滿荊棘。此次宜萊福事件,不僅是眾多受害者的悲劇,更是對“偷渡式直銷”監管的又一次考驗。本網將持續追蹤事件進展,為受害者發聲,同時期待相關部門能夠迅速行動,強化監管力度,完善監管機制,避免更多人落入此類陷阱,切實維護市場秩序與公眾權益。